有一群人,满怀爱心,不以死亡为忌,希望帮助病患善终、让家属善别、让生者善生。他们便是安宁疗护志愿者。
我是“90后”左玲玲,也是他们中的一员。在志愿服务中,我们见证了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场景,但见证更多的,还是对生命的敬重。
我们都认为,这是一项温暖他人、托举夕阳的事业。每当看到患者在大家帮助下了却心愿、在平和安详中走向人生终点,家属在悲伤中得到及时充分的安慰时,我们就觉得,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
初见:患者憔悴,家人疲惫
今年2月26日,得知安宁病房住进了一名新病人。作为彤日安宁疗护志愿者,我接到信息来到医院。推开病房门,床上躺着一名中年女性,她是吴阿姨。旁边,有个面容白净的姑娘和一位中年男子,分别是阿姨的女儿和丈夫。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,护士长向女儿小奕介绍了我的志愿者身份,我们互留了微信。
吴阿姨罹患恶性黑色素瘤已五年,现处于癌症终末期。在医生的建议下,家属尽管万般不舍,但在深思熟虑下,同意由抗癌治疗转为安宁疗护,希望能减轻患者痛苦。
第二天,我便接到小奕的电话:“妈妈患病以来,性格变得内向了,现在说话也有些口齿不清了,很难听明白。她已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,上厕所、喝水、翻身都要有人帮忙?!?/p>
确诊至今,吴阿姨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为了照顾妻子,小奕爸爸提前退休,专职夜班照护。好在有公司的理解,小奕平时可以在医院里远程办公。电话那头,小奕有些不好意思:“周五我要回公司处理些事情,不知道你们方不方便来帮忙照护我妈半天?”我立即告诉小奕没问题,并感谢她对我们的信任。
陪伴:细心周到,温情呵护
那周五,我和另一名志愿者一起来到吴阿姨的安宁病房。一开始,她只是迷迷糊糊地睡觉,醒来看看我们,便又闭上了眼睛。我们知道,晚期癌症的折磨、长时间保持一个睡姿,令她十分难受。她想翻动身体,可太虚弱了,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简单的动作。我们轻轻地帮她将身子侧过来一点,并轻柔地按摩她的手臂、腿脚。
阿姨明显感觉到舒适些,开始睁开眼睛和我们聊天了。她只比我妈妈大一岁。我依在床头紧靠着她,像女儿一样陪伴她,静静地听她诉说,看着她说累了、闭上眼睛渐渐入睡。我轻握着她的手,默默地陪在她身边。
晚上,小奕给我发来消息:“现在我们家真的非常艰难,你们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帮助,谢谢你们!”此后,志愿者每隔几天就会去照护吴阿姨,和她聊天,给她按摩、擦身。与我们熟悉后,阿姨开朗了不少,话也多了起来,还不时笑一笑。
抚慰:平静离去,鼓励家人
3月初,医生告诉家属,吴阿姨身体状况极差,要尽早做好处理后事的准备。小奕虽然年轻,却表现出极大的勇敢、冷静。她向我了解相应的准备工作,并把一切都告诉了妈妈,让她安心。
3月8日,我带着一束郁金香和枇杷膏,为吴阿姨过妇女节。虽然极近虚弱,但她仍对我微笑,轻声感谢。小奕爸爸基本上没有休息了,因为妻子身体难受,需要更频繁地翻身。在大家用心照护下,这么长时间下来,吴阿姨身上却没有一处褥疮。向丈夫、女儿关照了一些家事后,她显得更为平和,沉沉睡去??醋潘咧械钠拮?,小奕爸爸眼眶通红着告诉我们,自己感恩有这么温柔的妻子和孝顺懂事的女儿,更感恩能遇到我们这群志愿者,让家庭在最艰难的时候,依然能得到帮助与安慰。
3月10日,两位有经验的志愿者去看望了吴阿姨、和家属简单沟通,以了却阿姨的心愿、确定准备后事。次日下午,我们收到了小奕的信息,在家人的陪伴下,吴阿姨安详去世了。在悲痛之余,她说,因为早有准备,大家没有慌张忙乱。
14日晚上九点多,小奕处理完妈妈的后事,来到彤日书院向我们道谢,感谢志愿者对她和家庭的帮助。我想,帮助死者无憾、生者无愧,是安宁疗护的意义和价值。带着妈妈的爱和不舍,小奕和爸爸的生活终将回归宁静,而我们也将踏上新的服务旅程。(左玲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