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期过半,姑苏区金阊街道各社区的暑托服务依旧热闹非凡。作为姑苏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单元,金阊街道统筹辖区资源,指导各社区精准对接青少年需求,从防溺水实训到方言课堂,从街巷研学至志愿服务,让暑托服务既接“地气”又有“朝气”,成为家长放心、孩子开心的“暑期乐园”。
“暑托服务不是简单地‘看孩子’,而是要让孩子们在假期里有所学、有所获。”金阊街道团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暑假来临前,街道便启动暑托服务筹备工作,通过问卷调研收集辖区家庭的需求,梳理出“安全防护、文化体验、实践成长”三大核心板块,随后联动社区、学校、辖区单位组建“1+N”服务团队——以社区工作者为基础,吸纳教师、非遗传承人、大学生志愿者等多元力量,为各社区暑托班“量身定制”课程清单?!敖值来钐?、社区唱戏”的模式,让金阊街道的暑托服务亮点频现。
织密防护网,安全课“走实”
“手臂伸直,身体放松,像水母一样漂浮。”随着气温飙升,青少年涉水活动增多,溺水事故进入了高发期。在金阊街道彩虹社区的小广场上,志愿者们正带领孩子们练习“水母漂”自救动作。这堂“防溺水实战课”是金阊街道“安全护航计划”的重点内容,由街道统一协调辖区民警、安全员组成“安全讲师团”,走进社区开展教学。
“小伙伴,要记牢,结伴玩水不可靠。池塘河湖水库边,没有大人别乱跳?!辈屎缟缜滥缢踩窘逃形9婵纬?,通过防溺水安全顺口溜,解读身边真实案例,向孩子们剖析野泳的致命风险、泳池安全防护以及遇险时如何求救等防溺水知识。
为让安全知识不止于“听”,更在于“做”,彩虹社区还开设了干货满满的实操教程,从如何正确穿戴救生衣,到溺水时如何自救,再到如何利用空矿泉水瓶制作简易漂浮工具……孩子们在模拟场景中亲身体验“遇险时如何冷静求生”。
厚植本土情,文化课“走心”
“‘阿爹’是爷爷、‘阿婆’是奶奶,苏州话是不是很亲切?”在三元一村社区的“童趣苏州话”课堂上,82岁的刘喜尧老师正用童谣引导孩子们开口。这门课程的开设,源于街道对“方言?;ぁ钡闹厥印疸呀值劳殴の舳拔庥锎屑苹保钔蟹穹窖钥翁谜羌苹难由?。
现场,刘喜尧摒弃了枯燥的教学模式,巧妙融入童谣、弄堂游戏指令和情景剧,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自然开口。孩子们咬字虽然生涩,但对苏州传统方言有了初步的掌握。“作为苏州人,我的苏州话都不算地道了,希望孩子别丢了根?!比淮迳缜用裢趿樗?。
中街路社区则带领孩子们“走读”街巷,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,引导他们实地观察古宅门楣雕花、解读碑廊诗文,在曹家巷讲述文徵明的生平趣事。值得一提的是,研学的不只有“古”文化,更有“潮”体验。在中街路的二手CCD店“淘宝阁”,孩子们比对着老物件、老家具的纹样与研学中看到的古宅雕花有何异曲同工之妙。在“蝴蝶”咖啡,孩子们亲手体验了将碑刻元素拓印在咖啡杯套上的趣味互动,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代载体上的创意新生。
培育责任感,实践课“走深”
除了文化与安全,金阊街道团工委还鼓励各社区将暑托服务与“微治理”结合,让孩子们从“学习者”变身“参与者”。有的社区组织“小小垃圾分类督导员”活动,向居民发放分类指南;有的社区则开展爱心义卖。孩子们将手工作品摆摊售卖,所得款项作为爱心流动。这些实践活动看似微小,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。
“接下来,我们会根据孩子们的反馈,增设其他丰富多样的课程,让街道的暑托服务不仅‘托得住’,更‘托得好’,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助力者。”金阊街道团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记者 王可 通讯员 金王栋)